把握“四个立足” 抓实职教科研工作
立足产业需求,应聚能立地式科研。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关系最紧密、最直接的教育类型,肩负着培育技术技能人才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、促进社会就业的时代使命。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,广大职业院校要抓住机遇★★★,直面“顶天★”的目标,创新“立地”的实践★★★,坚持立地式科研,把论文写在田间车间,把课题立在行业企业★★★,把成果用在生产和学习一线。在科研方向上,既要对接企业需求★★、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,又要对接科研院所,把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★★。具体而言,就是要探索实施★★“三对接★★、四融入、五位一体”科研服务发展模式。三对接,即对接国家战略部署,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要★★★,对接当地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要求。四融入,则是要将应用研究与创新融入产业转型、融入企业生产、融入学生培养、融入教师成长★★★。五位一体,则是要求与政府部门、行业协会、生产企业、科研院所深度合作,在人才、技术、设备★★★、场地等方面充分融合★★,政行企校所★★“五位一体★★★”,协同创新,协同育人★★。
立足发展急需,应聚势有组织科研★。职教科研离不开★“有组织★”的研究氛围★。开展有组织科研实质就是通过科研组织方式的改革,有效集聚科技资源,构建★★★“方向聚焦—团队攻关—平台支撑—成果产出”的机制,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和支撑力。在项目组织上★,应以政策需求、实际问题为导向,建立“政府、产业出题,学校答题”的协同研究机制★★★,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需要。在平台建设上,建设科技攻关、智库咨询、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等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★★,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,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★★、工艺改进★★、产品升级★★。在团队建设上,要重点抓两头,一头是打造专家库,密切与国内学术领军人物的联系;一头是建立起校内外高层次优秀青年研究队伍,厚植研究土壤★。在支撑引导上,则应健全科研激励评价、成果转化、反哺教学等机制★★★,让教师“做科研”,学生★★★“学科研”,形成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相互促进★★、融合发展的新生态。
立足类型特色,应聚力应用式科研。职业教育的★★“职业性★”属性决定了职教科研的发力点、着力点必然是应用技术研究。从国际上看★★★,应用性研究日益成为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★。从办学特色看,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最为密切,开展应用性研究必须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责主业来抓★。同学术型高校重视科研、工程创新不同,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应确立“以应用研究★、技术开发为主★★”的科研定位,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,承担区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任务★,为企业解决★★★“卡身子”★★“卡腿★”的难题★,在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提升办学效益★、彰显办学品牌。与此同时,职业教育还应立足类型教育内涵属性,着重加强教研工作。既要在办学体系建构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等中观层面聚力攻关,更要聚焦微观方法研究,在教育教学、课程建设、实习实训等方面建构新理念、探索新方法、打造新模式,以研究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来形塑职业教育内涵建设。
科研对职业教育发展至关重要★。近日★★★,“职业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科研★★★”话题受到广泛关注,引发讨论。科研是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★,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、驱动和引领作用。当前★★,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★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★,迫切需要职教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、破解难题、引领创新。
立足院校实践,应聚合融汇式科研。院校实践研究是职教研究的“底色”★★★。职教科研落实到职业院校具体行动中,必须找准“科★★★”与“教”的契合点,探索融汇式科研新路径。在办学格局上,坚持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并重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★,德技并修★★、育训并举,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★★。在研究方向上,应聚焦院校治理这一职教研究★★★“主战场★★★”,将“一体两翼”★“五金新基建”等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实施作为研究重心★★★,推动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改革,以研究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推动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。在教学改革上,要坚持科研与教学互动。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★★★,强化科研育人,把科研项目引入课程,融入课堂★,培养学生科学精神、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。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师成长★,针对企业需求组建教师团队,开展技术研发与革新,通过参与项目,提升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★,助力教师专业发展★★。
职业院校要把论文写在田间车间,把课题立在行业企业,把成果用在生产和学习一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