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国教育报》电子版 - 中国教育新闻网 - 记录教育每一天! 教育部直属出版机构-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
作为师范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★★★,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内在之维和应有之义★★★。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,除了专业基本功训练★★★、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以及教育教学实习实训,还要紧密结合新时代课程改革要求★★。近年来,学院聚焦课改要求,在专业学位点建设、行业专家加盟以及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上加强一流专业建设,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能力★★★。在学位点建设上,学院加强学科思政专硕点建设★,加大中学思政课程教学研究力度,强化不同学段的集体备课、同课异构、集中展示★★★。在行业专家加盟上★,学院组建了由中学优秀教师、基础教科院骨干、中学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构成的课程教学指导团队★★,在教学设计、课堂教学★★、教学反思以及课程考核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的指导,提升学生的备课、讲课、评课水平,引导学生适应并融入课改要求★★。在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上★★★,学院组建专业指导团队★★★,全程指导学生参加课程教学比赛★★。近年来★,先后获得“田家炳杯”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,省级师范生技能大赛二、三等奖6项。
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“看家本领”。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活水源头★★,学生的专业功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建设成效。近年来,学院重点从专业队伍建设★★、科学研究以及专业学术活动3个方面加强学科建设,从而为夯实学生专业功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在专业队伍建设上,建有一支职称、学历、年龄适中的稳定队伍,主要出自马克思主义理论、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历史、科学社会主义等专业,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奠定扎实的基础★★,先后建成3门省级一流课程、1门省级“金课”。在科学研究上,近5年,专业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、省部级项目28项,在多家权威报纸期刊上发表论文56篇,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有深度、有厚度的学理支撑。在专业学术活动上★★★,定期开展经典著作读书会和学术沙龙,经常性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办学术讲座★★★,反复指导学生撰写和申报科研与创新项目,提升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★。
学生的出口质量取决于人才培养过程各环节的科学设置和合理连接。近年来,学院在确保人才培养政治性与思想性、理论性与实践性、专业性与师范性内在统一的基础上,特别注重狠抓“四个比率”★★★,即四六级通过率★★、教师资格证通过率★★、考研率和录取率★★、就业率,切实提升专业内涵和竞争力★★★。学院在学生★“四个比率”上加强顶层设计★★,开展专项指导,强化过程管理,跟踪考试结果,成效显著★★★。其中,大学英语四六级一次性通过率保持在90%左右,教师资格证最终通过率在95%以上,考研率25%—35%★,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★★。师范生培养过程规范★★★,培养质量得以保障,学生出口质量社会反响好★★★,用人单位评价高。此外,在校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年均32项★,学位论文全面通过,论文抽检全部合格,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★★★,获评省级优秀班级1个★★★、校级“十佳班级”1个。
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,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★。近年来,学院开展丰富多样的专业活动,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。在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上,先后建立8个优质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,在课堂教学★★★、班级管理、团队活动、教研教改等方面进行严格训练与指导★,确保教育实习有质量,实施“请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相结合、★★“课程教学+实践考察★★★”相统一的策略★★,确保教育见习、研习有效果。在专业社会实践上★★★,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★★。近年来★★★,学生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★、贺龙纪念馆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、十八洞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1次,坚定了理想信念★★★,提高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在理论宣讲上,学院组建“政能量之音”宣讲队,选拔优秀本科生先后在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★★、中小学★★★、社区以及乡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62场,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集中展示12次★★★,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和能力。
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认为,一流专业的建设,要在把准专业内涵建设的同时★,紧密结合学科建设、基础教育的课改要求协同推进,进而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向★★★。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学校传统师范专业,于1981年创建,于1989年升本,于2020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★★。近年来★★★,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抓好“四个聚焦”,赋能师范生专业功底★★、教学水平、实践能力、出口质量的提升,以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流专业建设。